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资源发现 > 资源推荐 > 新刊推荐
一面一宴一座城(2024/11/10)
发布时间:
  期刊架位号[7105]孟菁
  一
  2008年秋天,一纸大学录取通知书带我离开熟悉的故乡,从此开启山一程水一程的旅途,拉开我与常州初逢的帷幕。列车颠簸,模糊了窗外的树与云,我的心也起伏不定。怀揣着激动与忐忑,我踏上这片土地,这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小城。
  下了火车,常州的模样才真正显现在我的眼前。没有书中“一江烟水照晴岚,两岸人家接画檐”的黛色,也没有想象中“春水碧于天,画船听雨眠”的缱绻,但有“十里长街市井连”的喧嚣,透露着“宝马雕车香满路”的繁华。来不及仔细端详,我便匆匆坐上前往学校的公交车。穿过飞龙路,拐进锦绣路,烟火气息扑面而来,悠悠然韵味荡漾。赶在黄昏时分,公交车抵达学校南门。夕阳余晖洒落,我眯起眼睛透过一片金色,看见校门静静矗立,庄重而美丽。来接我的是大三学姐玲姐,她热情地帮我搬运行李,带我熟悉校园。安排好住宿后,玲姐神秘地告诉我,要带我去学校门口的美食街吃饭。
  “你刚来常州,可能不习惯这边的饭菜。这里的口味偏甜,不过这里的面食绝对不会让你失望。”玲姐笑着拉我走进一家面馆,找个靠窗的位置坐下。只见她熟练地点单:“老板,两碗银丝面,两个浇头。”正当我还在疑惑的时候,美味已经端上桌。低头一看,“浇头”原来是吃面的配菜——红烧大排和红烧大肠。碗里的面条细如发丝,洁白如雪,我不禁感慨“好一碗银丝面”。细面浸泡在金黄色的鸡汤里,点缀着翠绿的葱花和香菜,直冲鼻尖的热气夹杂着诱人的香气。我心急地挑起一筷子,等不及吹凉,就送入口中。面条细腻爽滑,麦香与鸡汤的清甜交织在一起,盈满整个口腔,惊艳了我的味蕾。精心烹制的大排呈现出诱人的红褐色,轻咬一口,肉香四溢,酱汁没有掩盖肉本身的鲜美,反而增添了适口的红烧风味。就这样,一口面,一口肉再配一口汤,银丝面很快就下了肚。放下筷子,我意犹未尽,心中涌起前所未有的幸福感,一整天的奔波劳累也被一扫而光。
  回去的路上,我看着热闹的锦绣路,空气中流淌着各种美食的香气,独特的市井气息轻拥着我,一点一点消融着我离乡的忧愁……人们围坐在小桌旁,品尝着地道的街头小吃,畅聊生活琐事,享受闲暇时光。那一刻起,常州的热情和魅力便一点点地占据着我的内心。常州用一碗面迎接我,也用一碗面留下我。
  二
  转眼到了2009年祖国母亲60周年华诞。因为姣好的形象和流利的外语口语,我获得接待外宾的实习机会。整个国庆假期,我异常忙碌,每天早出晚归,偌大的女生宿舍楼晚上只剩下我一人。因为压力和不规律吃饭,我胃病频频复发。最后一天送完外宾,天已经黑得透彻,我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,忍受着胃里的阵阵痉挛,撑着一口气走回宿舍。我拿着开水壶去宿管伍阿姨那边借点开水,准备拿泡面垫垫肚子。
  “这么晚还没吃饭吗?你只吃方便面吗?这肯定不行啊。”伍阿姨皱着眉看我,轻柔的话语消除了我所有的疲惫。“晚饭的时候太着急了,只吃了两口工作餐,现在饿得有点胃疼。”我捂着肚子有气无力地回答。“你等着!”伍阿姨从柜子里拿出两卷面,打开电磁炉烧上水。不一会儿,锅里发出“咕嘟咕嘟”的声音。她麻利地在锅里搅动,又放了一个鸡蛋和一把小青菜,香气很快在空气中弥漫开来。月光透过半开的窗户,斑斑驳驳地洒在她身上,我好像看到伍阿姨发光的背影,也好像看到好久不见的母亲。
  “快来吃,外地孩子在这不容易啊,尝尝阿姨烧的常州特色笃烂面。这面已经煮得烂烂的,吃完就不会胃疼了。”我谢过阿姨,双手捧着盛满面的瓷碗。月色拂过我的眼角,留下一片晶莹。都怪那夜的常州太温柔,让我留恋,让我忘返。
  很多年以后,那碗面的滋味早已模糊在记忆深处,只记得它很淡却又很咸。那天夜里我没有在胃痛中入睡,而是做了一个长长的梦。微凉的秋夜里,一双温柔的手帮我掖好被子,轻拍我的后背,低声哼着熟悉的歌谣。异乡游子的孤独和寒凉被吹散,滚烫炙热的面深深烙下印记。
  三
  大学四年我过得特别充实,学习了三门外语,辅修了财务管理,考到了很多证书。我总是会穿上职业装,梳起干练头发,拎着电脑包在学校西门坐上公交车,穿梭在常州的大街小巷。时光带走了青涩和稚嫩,我和我热爱的这座城市一起成长,壮大,成熟,丰满。
  毕业后的那些年房地产蓬勃兴起,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,我心中也萌生在常州安家的念头。幸运的是,那时常州的房价并未高得令人望而却步,购房政策也很宽松。靠着自己的打拼,我终于在这片繁华而安逸的土地上,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。我家小区门口有很多面馆,各有特色。每天早上我都会悠闲地走进一家面馆,像当初玲姐那样熟练地点单,来一碗拌面,加个荷包蛋再配上各种“浇头”。饱腹之后,重获出发的勇气与力量,开启新一天的工作。
  2018年5月玲姐邀请我参加她的婚礼。她和她的丈夫都是常州武进人,所以他们的婚宴也与市区有些不同,在中午会先吃面。在常州十年,去乡镇吃大席面却还是第一次。“婚生嫁娶一碗面,宽汤扣肉一嘴鲜。我们村宴的面你可以吃三碗。”玲姐的堂弟一边带我到村席一边介绍。面还没下锅,村民们已经满脸喜气地拿着碗站在旁边了。不一会儿,两个阿姨抬着一大箩筐鸡蛋细面出场。
  “按我们这边习俗,这些面都是新人外婆家带来的,外婆家的味道从不让人失望!”听着堂弟的介绍,我心里暗暗期待起来。只见村厨把面条抓在手里抖了一抖,缠绕在一起的细丝瞬间变得松散,落入煮沸的锅里。旁边的阿姨为高汤撒上葱花,增色又增味。滚烫的汤依次注入桌上早就摆好的面碗里,带起的蒸气令人食欲大开。阿姨忙着把热气腾腾的糟扣肉端上桌。他们配合默契,各司其职,看客们拍手称好,连连叫绝。这个时候大铁锅里的水已经热情澎湃,但鸡蛋面还在扭捏等待,直到再次烧开,才慢慢出锅。阿姨将一碗碗面放在大托盘上,但还没来得及端上席面,就被热情的宾客半路截住,一扫而光。我也入乡随俗,撸起袖子,端起面碗站在锅边吃起来。一碗清汤面,入口咸香,劲道又柔滑。配上两块肥瘦参半的扣肉,皮酥肉嫩,软糯入味。看着宾客们吃完又续上,我也按捺不住吃货的本性,如堂弟说的那样,连吃三碗才慢慢停下,心里止不住地赞叹。
  没有城里的拘束,没有市区的嘈杂,呼吸着乡间独特的清新味道,吃上这样一碗清汤面,感受着“人间至味是清欢”。这碗面中的松弛与随性,这一场宾客皆欢的热闹与喜庆,让我看到常州的另一番风情与浪漫。一村一宴慰风尘,一面一肉抚人心,常州代代相传的饮食文化道出了江南别样的精彩。
  “人生何处是归途,此心安处是吾乡。”东坡先生劳碌半生,晚年才到常州安居置业。而我则万分庆幸,与常州相识于青葱年华,相熟于荏苒时光。常州的面于我而言,是一种情怀,更是一种归属。“四方食事,不过一碗人间烟火。”一碗面,千万缕情丝,连接着我与这座城市,让我找到心灵的慰藉港,灵魂的停泊处。尘世几丈,掀起多少波澜;回首阑珊,风流自在,爱与暖皆有它的来处。
  编辑|孙梦

  (家庭百事通2024年10期 [7105])